管理规定 科室管理质量控制 服务沟通
返回首页

检验科医生别忽视镜检

时间:2010-06-22 14:43来源:收集整理 点击: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会长 丛玉隆

    随着先进仪器的发展和普及,检验行业普遍出现过分依赖仪器、忽视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倾向,漏诊、误诊甚至引发医疗纠纷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专家呼吁——

  血常规、尿常规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细胞数目(或化学成分)检测和细胞形态学检查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讲,细胞形态学检查更具临床价值。然而,近年来自动化仪器的应用,虽然提高了细胞计数的精度,加快了检验速度,但忽视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倾向日趋严重。

  仪器档次提高 检验水平下降

  如今医疗条件大大改善,“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已在县以下医院检验科普及,各档次的“五分类”仪器相继进入大医院。这些先进仪器促进了检验水平的发展,但也带来了负面效应。由于过分相信仪器的作用,对仪器功能局限性了解不足、宣传不够,造成全行业性的忽视镜检的错误倾向。

  近3年,笔者曾在国内20多个省市讲学,亲身了解到不少于50%的检验科在血尿常规检查时不镜检或镜检不正规。笔者曾作为评审专家参加了比较21家奥运定点医院检验科ISO15189认可准备和现场评审工作,发现常规镜检问题最大。其体现在:1.只有少数实验室有经过验证的筛选标准。2.识别细胞基本功差。笔者曾进行现场考核,结果不尽如人意。3.细胞形态检查是一项繁琐、费时、人工实践性强的检验,多数实验室设置从事形态学检查的岗位编制明显不足。检查一例形态大致正常的标本需6分钟,有病理变化者需8~10分钟,血液病标本须更长时间。上午3个小时内门诊化验室需要完成200多例血常规、100多例尿常规检查,只有5~6名技术人员,还须一小时内(有的要求半小时)出报告,这样的检验结果能相信吗?

  自动化仪器进行血液体液细胞检查只起“镜检筛选”作用。2005年,WHO涂片复检协作组调查复检结果发现,每天有25%~30%标本需要进行显微镜检查。可见自动化仪器有局限性,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胞形态变化,必须经镜检才能得出准确报告。

  改变现状学科带头人是关键

  笔者在刚加入医学检验队伍时,恩师王淑娟教授曾告诫我:“三大常规技术是临床检验之母,不管你以后从事哪个专业,形态学是基础,是看家本领。”事实也是如此。

  我国老一代检验学家为检验医学各专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年轻时打下了扎实的形态学功底。半个世纪过去了,新理念、新思维、新模式、新技术进入实验医学,检验学科不断发展,检验技术不断提高,检验项目不断增多。检验医学向自动化、床边化、分子化发展,转变了服务内涵,拓宽了发展空间,但“三大常规”仍然是最经典、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初诊或鉴别诊断项目,有时甚至是诊断疾病的“金标准”。如何既要发展现代创新技术,又要继承经典有效的传统方法,是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高学历人才进入医学检验行列,为学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有科主任从事医学检验工作的经历不够长,对检验内涵的理解不深,对医学检验的基本技术掌握不够扎实,特别是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学科带头人忽视了形态学检查,误认为仪器分析可以代替镜检。在质量管理上,对血涂片、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的要求不够严格,在形态学检验技能培训上不重视,在岗位人员分配上不充足。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