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了,不妨自制一些养颜润燥的茶饮,让自己舒润过一秋。 近日,一场秋雨终于让北京进入到了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专家指出,今年北京入秋时间明显偏晚,徘徊不去的长夏高温,让人们体内积聚了很多暑热,突然的降温又让很多人一时难以适应。专家提醒,在这种时候,人们需要及时调整饮食和作息,通过这种“热身”让身体尽快适应新的气候特征。 入秋较晚体内暑热难消 今年北京的夏天持续时间长,而且高温天气比较多,这对人体有一定影响。专家指出,从中医来看,“精随气脱”,出汗多了,未免就会伤气。因此,这个时候人们普遍觉得累、乏力,困倦,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也难集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其次是经过一个酷暑后体内积热带来的消化不良等问题,由于暑热之气积聚在体内长期得不到发散,往往会表现为舌苔厚、舌苔白、胃肠不通畅、腹胀、口发干或发涩、大便不畅等症状。 专家支招 “贴秋膘”要平补清补 专家提醒,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感到全身乏力和有消化不良症状者,要特别注意补气补阴,尤其要注意保护肺气和脾气。这个时候进补要有讲究,即使是要“贴秋膘”,也要平补和清补,不宜补得太急太过量,这样才能护脾气。饮食不宜太过肥、油、滋腻,也不宜多进补热性食物,如鸡汤、羊肉、火锅等。此外,也不宜多吃不易消化的食物。 相对来说,目前的天气情况下,人们可多吃酸甘食品,多吃白色、黄色的食物,以润肺健脾,如白色的山药、百合、荸荠、白萝卜、白菜、冬瓜、银耳、莲藕、莲子、薏米、白菊花等,黄色的木瓜、南瓜、胡萝卜、小米等。此外,还可以用扁豆、莲子、薏米等做粥或羹;一些平补、清补的汤也比较适宜,如海带蛤蜊汤、竹笋老鸭汤、丝瓜老鸭汤、菌汤、鱼汤(如用鲫鱼或草鱼等做汤)。适量多吃些坚果也有助于“贴秋膘”、驱除“秋乏”,如黑芝麻、核桃等既可补肾,又可为“冬藏”作储备,但吃起来要有节制,摄入量要适当。 另外,西瓜以及冷饮也不宜多吃,因为西瓜属于寒凉食品,吃得多了,寒气积聚在体内,容易伤脾胃。此外,老人本身脾胃比较虚弱、消化吸收能力差,容易闹肚子,因此冷饮等食品更要适当,除了西瓜、梨、绿豆、冷饮等寒凉食物都要尽量少吃。 白热晚凉贪凉害疼颈肩背 除了暑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外,很多人这个时候还会感到关节、颈肩、后背等处疼痛。专家指出,这是因为进入9月后的前几周,虽然北京迟迟没有进入气候学意义上真正的秋天,不过早晚天气已经比较凉爽,而白天依然很热。在这种天气条件下,很多怕热的市民一直比较贪凉,依然在睡凉席、吹空调、吃冷饮,由于白天依然炎热,人体没有及时适应从夏转秋的变化,皮肤表面的毛孔还处于开放状态,用中医的理论来说,就是秋天本是该“收敛”、“收藏”的“秋收”季节,但人体“腠理未收敛”,结果寒凉之气入侵,人体的肌肉、韧带、关节在受凉后就会感到疼痛。 专家支招 莫贪凉秋冻要适当 专家提醒,北京的天气已逐渐转凉,适当秋冻有利于提高抵抗力,因此体质正常者不急于添衣,只是早晚和夜间较凉时要注意保暖。但要注意也不能过于贪凉,要顺应天时,因为现在的特点是节气变了、气候延迟,虽然不时还有炎热的天气,但外界环境毕竟和夏天比已经有了变化,所以不要一直吹空调,晚上睡觉最好关窗,否则不要在窗下睡觉,要在清晨气温比较低时关好门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