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气温骤降,采血量大降,北京市血库库存仅为正常值的一半。近日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发出紧急呼吁,希望市民踊跃献血。据了解,今年全国主要省会城市大多出现了采血困难的情况,有些省的库存量仅为正常值的10%。(10月27日《京华时报》)
其实,社会“缺血”可能和气温骤降有一定关系,但这不是主要的原因。就是气温宜人,不少地方血库库存也远没有达到要求。甚至昆明出现了住院等待手术的病人要自己联系血源这样的情况。社会“缺血”的原因在哪里?这或和发动社会献血不力有很大关系。
我们知道,血液不能作为商品,不能买卖,因此其来源只能依靠社会公益采集。但是,由于过去曾经出现血液采集混乱状况,采集血液成为艾滋病高发诱因。这给人们留下了可怕的阴影,大家对于献血也有所顾忌。你说现在不会发生问题了,又有什么做保证呢?如果凡献血的人,采集单位都为他们免费提供相关健康保险,可能对大家打消顾虑有帮助。
宣传也不够。中国人一相视血如宝,认为失血会对自己的健康不利。可是,许多人并不清楚,在一段时间内一定量的献血,不仅不会伤害身体,而且有利于健康。而且,一人献血全家获益,如果今后家人需要输血,可享受适量无偿提供。连许多采血点、采血车都看不到献血宣传,人们对献血认识不足并不奇怪。
目前血液采集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军人和农民工,也缺乏进一步发动。既然献血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公益事业,就需要有人率先垂范,做表率。据报道,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先生,先后100余次无偿献血,献血量达4万多毫升。政要名人积极参加献血活动,其社会的示范作用不可低估。我们这方面鲜有范例,而在有的国家和地区,政府职员每年带头定期献血,我们的带头作用也不够。
中国人口众多,但却闹“血荒”,一些医院手术用血告急,不能说不是憾事。保证一定数量的血库库存,是人们正常就医的基本要求,医院闹“血荒”,显然是医疗保障方面的不足,严重时会影响个人健康甚至生命。社会“缺血”必须得到足够重视。这方面,也应该学习别国的好做法好经验,像我们这样的人口达国,医院闹“血荒”是不正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