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扬州10月13日电(张广秀)43年前,一位24岁的扬州小伙来到延安老区成了窑洞里的医生,一呆就是24个春秋,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延安老区。退休后,他又重返延安老区坐诊三年,今年3月, 在当地百姓强烈要求下,他的事迹写进了县志。老区人民尊称他为“神医”,他就是 “扬州好人”陈宏如。 日前,记者沿着陈宏如工作过的足迹,走进了黄土高坡,在延安市、延长县、雷赤乡,当地百姓争相向记者讲述他的故事。 在革命老区老百姓眼里,他是扁鹊再世,华佗再生,迄今民间还流传着他的许多传奇故事…… 《延长县志》收入了他的传记,传记中写道:陈宏如在延长县最边远、最贫困的雷赤乡卫生院工作了近13年。其间,在医疗设施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完成了许多有相等技术难度的大型手术,攻克了不少疑难杂症,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病痛,延续了生命,与广大患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民间迄今还流传着关于他的不少传奇故事,人民群众至今对他念念不忘。陈宏如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是延长人民心目中的"白求恩",为延长的卫生事业,为延长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 雷赤乡公社书记白清辉说,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背着个木药箱,夏天戴个草帽,冬天是棉帽,披件大衣,拄根拐杖,走在山路上。 雷赤乡退休教师杨茂莲说,他就是一个陕北人,说话办事,连开玩笑都一样,他已经融入陕北了。 雷赤乡东梁村中年妇女白梅说,村里老人现在还常说起他,他看病看得好,态度也好,他可是神医啊。 延大附属医院党办主任张淑华说,他总是白大褂不离身,每次来开会时,一进会议室就脱掉白大褂,搭在左臂上。开完会,就立即穿上白大褂查看病房了。 “陈宏如是神医,找他看病花点毛毛钱就好了。”老区人民用这种近乎神化了的方式,表达对这位心中装着百姓疾苦的好大夫的感激。 “我眷恋黄土高坡,延安老区是我的第二故乡。”陈宏如在接受记者面对面采访时说,我把人生中最有创造力的时光都贡献在了老区,但我一点也不觉得亏。延安是革命圣地,那段经历对我的世界观改造、业务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作用。个人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如果这滴水汇到大海中,在时代的潮流中还能发挥作用,否则很快就干枯了。当年的下乡顺应了国家把医疗重点放在农村的号召,与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一贯理念是分不开的。 “我不是‘神医’”。我不比别人聪明。但我把病人的事很当回事,遇到问题我会记下来,直到找到解决方法。老区人民把我有些“神化”了,主要是为了表达一种对医生的情感吧。 采访中陈宏如坦言,人生是短暂的,有点成绩也不值得吹嘘,何况我只是很平凡的一个人,只要用心做事,就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