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人糖尿病诊治确立标准
时间:2010-03-21 01:04来源:健康报 点击:次
□本报记者 胡德荣□
这些数字骇人听闻:中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逾4000万,位居世界第二,且6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慢性并发症;全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发病率为9.7%,处在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比例更高,已占到15.5%;在大都市上海,每年新增的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达3.7%,确诊糖尿病患者数量更以1.65%的速度递增……
说起这些数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贾伟平总是忧心忡忡。她领衔完成的“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诊治技术”研究,近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首次报道中国人腹型肥胖简易参数
贾伟平教授说:“发现糖尿病人有个‘绝招’。注意看看周围有没有大腹便便却臀部、大腿部不太肥胖的人。如果有,你可以大胆告诉他(她)??别觉得现在血脂、血糖都还不高,千万当心糖尿病啊!”
贾伟平说,被俗称为“大肚子细腿”的腹型肥胖是导致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腹型肥胖诊断的精确方法是核磁共振或CT,但这很难在临床上得到推广与应用。而选择简易的体脂参数预测腹型肥胖,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贾伟平说,国际糖尿病联盟前些年提出了以腰围作为判断腹型肥胖的指标,并制定了亚洲人腰围男性为90厘米、女性为80厘米的腹型肥胖标准,但其中缺少中国人群的资料。
为此,贾伟平率领科研人员,首次在中国人群中开展大样本人群的采用核磁共振精确评价腹型肥胖和腰围的对比研究,得出我国人群腹型肥胖标准定义:腹内脂肪面积大于80平方厘米;得出相对应的腰围参数:男性为90厘米,女性为85厘米。
贾伟平说,这部分研究首次在国际上报道了中国人腹型肥胖简易参数??腰围评价腹型肥胖的最佳切点。研究结果作为制定中国人代谢综合征中腹型肥胖的诊断标准,被2007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采用。
首次阐明空腹血糖受损是发病风险因素
所谓空腹血糖受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糖代谢之间的一种糖代谢异常状态,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美国糖尿病学会于2003年提出,空腹血糖受损的切点,应该从6.1毫摩尔/升下调至5.6 毫摩尔/升。但该诊断标准的确立及其在中国人群的适用性,贾伟平认为亟待进一步论证。
贾伟平介绍,她率领科研人员对上海5628名社区居民进行了3年随访,结果发现,空腹血糖5.6毫摩尔/升~6毫摩尔/升正常糖耐量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5.6毫摩尔/升以下正常糖耐量人群的4.5倍。科研人员还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了5126名中国人群资料,确定了空腹血糖筛查糖尿病的最佳切点是5.4毫摩尔/升,其特异性为78.04%,敏感性为78.36%。
贾伟平说,目前通常采用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筛查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该方法耗资大、效能低。研究发现,当空腹血糖小于5.4毫摩尔/升时,OGTT仅可检出0.74%的糖尿病患者,而在5.4毫摩尔/升~6.1毫摩尔/升时,检出率可提高6倍。为此,研究将空腹血糖检测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合,优化了糖尿病的筛查策略。即首先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对于空腹血糖达5.4 毫摩尔/升~7 毫摩尔/升的人群再行OGTT筛查。
该研究首次在国际上阐明了中国人空腹血糖受损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确定了应用空腹血糖预测糖尿病的最佳切点,优化及建立了适用的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检查方法,发现慢性并发症在我国糖尿病前期及新诊断糖尿病人群中已有较高的患病率,并提出了早发现、早诊断的序贯策略,其研究成果被200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采用。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