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小三阳”分两种类型,其中40%患者为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表面症状虽轻但治疗效果差, 易发展成肝癌、肝硬化。 乙肝病友聚在一起聊病情,首先关心的就是“大三阳”、“小三阳”。一听到对方是小三阳,不少患者会觉得非常羡慕,因为在他们心中,小三阳就是携带者,基本上不需要怎么治疗,只有“大三阳”才需要特别警惕。 8年“小三阳”变成肝硬化 一位44岁的乙肝患者老陈,因为觉得自己是“小三阳”,8年来一直没怎么在意,从来没有查过病毒载量,只是有时检查一下肝功能。老陈说,自己平时身体还不错,就是转氨酶指标时高时低,有时又很正常,想来应该也没事。正是认为自己的病情不重,所以,在治疗方面老陈也不上心,只是偶尔吃点护肝药。没想到,不久前单位体检,老陈查出转氨酶超出正常水平一倍,病毒载量远远高于正常值,再进一步检查,发现其肝硬化指标也偏高。从B超结果来看,肝内回声增粗增强,表面粗糙而且分布不均匀,肝脏内部有块状回声,被确诊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得知体检结果,老陈觉得难以置信:自己是“小三阳”,8年来从无明显肝炎症状,为何却突然变成肝硬化呢?郭文说,像这种错误以“大三阳”、“小三阳”来区分病情,以为“小三阳”无需救治的患者多不胜数,往往发展到肝硬化、肝癌,他们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病情,但却已错过最佳治疗的时机。 “小三阳”或比“大三阳”更难治 郭文指出,一般的乙肝“两对半”检测内容包括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e抗原(HBeAg)、e抗体以及核心抗体。其中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呈阳性为“大三阳”,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呈阳性为小三阳。“大三阳”和“小三阳”与病情轻重无关,只能反映出乙肝病毒有没有传染性以及传染性有多强,有些“小三阳”比“大三阳”更难治疗。 “小三阳”患者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非活动性HbsAg(即表面抗原)携带者,另一种是HBeAg(即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小三阳”不用治,就是受了第一种类型误导,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郭文说,非活动性HbsAg(即表面抗原)携带者中,70%~80%是传统意义上的“乙肝携带者”,他们虽然带菌,但病毒基本上是静止的,其中大部分不会发展成肝炎患者。相比之下,后者就“阴险”得多。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占了乙肝患者的40%~50%,发病比较隐匿,肝炎症状轻或者无症状,其抗病毒治疗效果比“大三阳”患者差,并且更容易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