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学 临床血液学 生化检验学免疫检验学 微生物检验 输血与临床
返回首页

实验室依据自身抗体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

时间:2010-03-16 14:55来源: 点击:

实验室依据自身抗体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

摘自: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李永哲

源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7年12月12日 第22卷笫23期

编辑:董博宇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类原因不明的慢性肝病,主要包括3种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的,以肝、胆损伤为主的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每种自身免疫性肝病都具有特征性自身抗体谱,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分型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外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谱靶抗原性质、临床诊断应用价值(尤其是无症状期的早期诊断)、疾病临床特点及活动性的关系等方面研究进展迅速。

AIH相关自身抗体

1、抗核抗体(ANA):

ANA是AIH最常见的自身抗体之-,约有75%的I型AIH患者ANA阳性,而且有10%的AIH患者,ANA是其血清中唯一可检测到的自身抗体。但ANA并不具有诊断特异性,不仅可见于AIH,也可见于多种结缔组织病。ANA常与抗平滑肌抗体(SMA)同时出现,两者同时出现的阳性率为85%~90%。ANA在AIH中的滴度一般较高,通常超过1:160。但滴度与病程、预后、病情进展、疾病活动程度以及是否需要进行肝移植没有相关性。典型I型AIH其ANA和SMA阳性,且滴度明显升高(成人≥1:80,儿童≥1:40)。临床上常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AIH患者中出现的ANA,其免疫荧光的模式以均质型和斑点型为主,也可见核膜型、核点型、核仁型和混合型等,但免疫荧光的模式与临床没有关系。I型AIH患者ANA的靶抗原为单链或双链DNA、组蛋白、核糖核蛋白、丝蛋白、着丝粒蛋白、细胞周期蛋白等,但是迄今为止,这些抗体尚无肝脏特异性和肝病特异性,鉴于这个原因,鉴定ANA靶抗原的特异性对临床诊断的准确度及预后价值意义不大。

2、抗平滑肌抗体(SMA或ASMA):

约有85%的I型AIH患者中可以检测到SMA,高滴度的SMA对I型AIH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可与SMA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IE)相鉴别。SMA无器官及种属特异性,主要为IgG和IgM类型。SMA的靶抗原种类丰富,主要为多种细胞骨架成分,可分为肌动蛋白和非肌动蛋白两大类。肌动蛋白可以单体及聚合体形式存在于微丝中。其中抗F-肌动蛋白自身抗体与AIH关系密切,为AIH特异性自身抗体,而抗G-肌动蛋白自身抗体则与酒精性肝硬化有关。非肌动蛋白类靶抗原包括波状纤维蛋白或称波形蛋白、结蛋白或称韧带纤微蛋白、微管蛋白、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等。SMA可见于多种肝脏疾病及非肝脏疾病,无疾病诊断特异性。但SMA对I型AIH的诊断有重要意义,高滴度的ASMA(>1:160)对AIH诊断敏感性相当高(至少90%),高滴度的SMA还可见于AIH与PBC重叠综合征患者。以F-肌动蛋白为靶抗原的SMA为AIH特异性抗体,阳性率高达97%。而低滴度的靶抗原为非肌动蛋白的SMA(以IgM为主)可非特异性出现于某些感染性疾病、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中。大多数I型AIH患者当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缓解后,血清ANA或SMA的滴度也常常随之降低,甚至消失。但抗体水平不能预示疾病的预后,这表明ANA和SMA均不参与AIH的发病机制,它们的诊断价值大干其预后价值。

3、抗可溶性肝抗原(SIA)抗体和抗肝胰(IP)抗体:

目前认为SIA和IP是同-抗原,SIA/IP抗原是分子量为50KDa的细胞溶质分子,被称为UGA抑制物tRNA相关蛋白。抗IP抗体和抗SIA抗体合称为抗SIA/IP抗体,为I型AIH高度特异性抗体。虽然抗SIA/IP抗体的确切功能和作用还不清楚,但已发现它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参与了AIH的发病过程,与AIH的发病机制有关。AIH存在种类较多的自身抗体,但多数自身抗体并非AIH特异性抗体。抗SIA/IP抗体为少数公认的AIH高度特异性自身抗体,在AIH所有相关自身抗体中最具有诊断价值。抗SIA/IP抗体在AIH中的阳性率为10%~30%,可单独存在,也可与SMA或ANA同时存在,而且多出现在ANA、SMA和抗LKM-1抗体阴性的AIH患者血清中。抗SIA/IP抗体阳性患者多为年轻女性,有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约30%的I型AIH仅该抗体阳性,而缺乏所有其他自身抗体标志,但对免疫抑制治疗有效,抗SIA抗体测定对发现这一部分AIH患者有重要意义。

4、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KM抗体):

抗LKM抗体包括三种与微粒体酶细胞色素P450反应的亚型抗体,其中抗LKM-1抗体被认为是Ⅱ型AIH的特异性抗体。其靶抗原已被证实为细胞色素P4502D6(CYP2D6),主要是分子量为50KDa的微粒体抗原结构表位。抗LKM-1抗体为Ⅱ型AIH血清特异性抗体,敏感性为90%,在AIH中检出率较低(约10%左右)。AIH中抗LKM-1抗体阳性患者,多具典型自身免疫现象,大多为儿童和青年女性,自身抗体滴度较高,血清免疫球蛋白显著增高,病情比较严重。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约2%~10%也可检测到抗LKM-1抗体,HCV感染伴有抗LKM-1抗体阳性患者,大多年龄较大,女性并不多见,自身抗体滴度较低,血清免疫球蛋白不高,病情为慢性肝炎表现。抗LKM-1抗体阳性与否对该病的治疗有参考意义。在给HCV感染患者进行干扰素治疗之前应先检测抗LKM-1抗体,如果阳性应慎用干扰素,因为有研究表明抗LKM-1抗体高滴度阳性的HCV感染患者应用干扰素后病情恶化,其机制可能是由于干扰素刺激肝脏产生了自身免疫反应。

5、抗肝细胞胞浆抗原1型抗体(抗LC1抗体):

抗LC-1抗体被认为是Ⅱ型AIH的另-个标记抗体,属器官特异性而非种属特异性自身抗体,识别的靶抗原存在于肝细胞的细胞溶质中,其成分为亚甲基转移酶环化脱氢酶,这是-种分子量为58KD的肝脏特异性代谢酶。抗LC-1抗体为Ⅱ型AIH的特异性抗体,在Ⅱ型AIH患者中的阳性率约为30%,在Ⅱ型AIH患者的血清中可与抗LKM-1抗体同时存在,也可作为唯一的自身抗体出现。在临床上,抗LC1抗体多见于年龄小于20岁的年轻AIH患者,年龄大于40岁的AIH患者少见,该抗体的滴度与Ⅱ型AIH的疾病活动性具有相关性,对疾病的早期治疗有很大的帮助,为AIH的疾病活动标志及预后指标。早期资料显示,抗HCV与抗LC-1抗体不相关,但近年研究发现成人抗LC-1抗体阳性的血清中也可出现HCV感染,抗LC-1抗体与HCV感染的关系待于进-步研究。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