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自动分析仪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有文献报道用尿液分析仪对脑脊液标本进行糖和蛋白质等项目进行测定。我们从1996年1月~1999年6月用尿液分析仪和常规的化学定量法同时测定临床送检的65例脑脊液标本的糖和蛋白质,发现两法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尿液分析仪 美国泰利特Clinitek-100尿10项分析仪和配套专用Ames试纸进行测试,其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2 常规化学定量法 脑脊液糖测定用意大利BPC电脑半自动生化仪,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OD)上海长征产品;脑脊液蛋白质定量测定用双缩脲法。脑脊液蛋白质测定参考值0.15~0.25g/L;葡萄糖测定参考值2.5~4.5mmol/L,同时作潘氏定性试验。 1.3 标本 临床送检的脑脊液标本,在送检后30分钟内检完。 2 结果 <0.30.31.0≥3.0 20例潘氏定性试验阴性的脑脊液,其尿液分析仪定性结果为“-”占7例,“±”占7例,“+”占6例。尿液分析仪假阳性率为65%(13/20),结果表明尿液分析仪不能代替潘氏定性试验。 2.2 65例脑脊液标本化学定量法和尿液分析仪测定蛋白质和葡萄糖含量的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法测定脑脊液蛋白质含量(g/L)结果的比较(N=65)
表2 两法测定脑脊液葡萄糖含量(mmol/L)结果的比较(N=65)
由表1可见尿液分析仪法测定脑脊液蛋白质含量结果低于双缩脲法。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0.3g/L(-)仅2例,而尿液分析仪法检出达25例;蛋白质含量为0.3g/L(+)、1.0g/L(++)、≥3.0g/L(+++~++++)组亦显示类似结果。统 计学分析表明:χ2=27.01,P<0.001,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由表2可以看出尿液分析仪测定脑脊液葡萄糖含量结果明显高于GOD法。本组实验尿液分析仪葡萄糖测定含量<5mmol/L(-)4例、5.5mmol/L(±)8例,GOD法分别为12和29例;而葡萄糖测定含量为28mmol/L(++)和≥55mmol/L(+++~++++)组尿液分析仪结果高于GOD法。同样,统计学处理显示两法存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0.852,P<0.001。 2.3 将5.5mmol/L葡萄糖标准液,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用尿液分析仪进行测试,每份溶液重复3次,结果见表3。 表3 尿液分析仪对低浓度葡萄糖溶液的测定结果(mmol/L)
由表3可见尿液分析仪测定低浓度葡萄糖溶液的结果远高于实际浓度,而且可重复性较差。统计学分析表明:F=6.56,P<0.01。检验结果显示:脑脊液蛋白质的测定尿液分析仪法结果低于化学定量双缩脲法,而脑脊液糖的测定尿液分析仪结果明显高于化学定量葡萄糖氧化酶法,即用尿液分析仪测定低浓度葡萄糖溶液的结果远高于实际浓度。 3 讨论 脑脊液蛋白的测定尿液分析仪法结果灵敏度差,准确性低。原因是尿液分析仪测定蛋白质是采用PH指示剂,产生误差的原理是PH指标剂只对脑脊液中的白蛋白敏感,对球蛋白不敏感,而临床上引起脑脊液蛋白质增高的疾病中,大多数是球蛋白增高。我们发现实际上尿液分析仪检测脑脊液蛋白质<0.3g/L的标本,并不意味着其脑脊液总蛋白含量正常。化学定量双缩脲法结果稳定、可靠,而且定量测定更精确。尿液分析仪测定脑脊液糖敏感度太高,结果远高于实际浓度,而且可重复性差、准确性低。原因在于尿液分析仪测定葡萄糖是根据葡萄糖氧化酶法反应原理,进行特异性的氧化,使用尿液分析仪专用试纸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易出现假阳性结果[1];再者各试纸反应时间延长和试纸带上的色素相互渗流导致结果明显偏高。化学定量葡萄糖氧化酶法结果稳定、准确、可靠,测定定量精确。 脑脊液糖和蛋白质检查对于临床疾病(如脑膜炎和中枢神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等均有较重要的意义[2],因此我们认为尿液分析仪的糖和蛋白质试纸只能用于尿液的过筛性试验,不能代替临床脑脊液的常规分析,否则会造成临床误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