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规定 科室管理质量控制 服务沟通
返回首页

浅谈分析前质量控制

时间:2011-11-13 10:23来源:幸福检验 整理 点击:

 【关键词】  标本采集;分析前质量控制

  临床实验室要获得准确、可靠的测定结果,按照《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要求,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是获得准确试验结果的重要保证,而分析前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根据大量资料报道,在实验误差中分析前的误差占总误差的70%左右,有的报道为80%[1]。因此,分析前质量管理是最易出现问题、潜在因素最多、也是最难控制的环节。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包括临床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病人准备、标本采集及标本运送、保存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均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 临床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
  目前检验项目繁多,每一种试验都有其不同的临床意义,因此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是保证质量的第一步。减少盲目和杜绝随意开出检验单,以最小的经济支出达到最大诊断效果。
  2 病人准备
  为了使检验结果更好地用于临床,医务人员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了解在标本收集前影响结果的非病理性因素。例如是否需要空腹采集标本,标本采集时间以及病人用药对检验结果有无影响等,提出要求病人予以配合和服从的内容,采取切实措施,保证采集的标本符合疾病的实际情况。
  2.1 饮食对标本采集的影响
  除了急诊或其他特殊原因外,一般主张在禁食12~14h内采血,延长空腹时间(饥饿)或餐后血液的化学成分都会引起变化。如饥饿时血糖及蛋白质降低,胆红素升高。餐后血糖、血钾、碱性磷酸酶及甘油三酯通常升高,无机磷降低。另外饮食量及质对检验结果也有影响,如高蛋白饮食可使血清尿素、血氨、尿酸升高;高脂肪饮食引起乳糜微粒血症,导致血清混浊,混浊的血清可干扰化学方法的检测;饮水过多或过少可使血液稀释或浓缩;含咖啡因的饮料可使儿茶酚胺释放。血液成分中受饮食影响,变动幅度较大的成分有钾离子、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机磷等。
  2.2 标本采集时间的影响
  血中不少物质有每日、每月的周期变化,因此应该知道标本采集时间。才能对每次结果进行比较,最好在同一时间采集标本,以减少由于不同时间采集标本所造成结果的波动。现已知有些检验结果出现昼夜周期性变化,如白细胞计数早晨较低而下午较高;ACTH胶皮质醇的分泌高峰在早晨,以后逐渐下降;入睡后生长激素短时间内达到高峰而此时皮质醇浓度最低;血清铁和胆红素在清晨最高;血钙中午最低,月周期变化以性激素最为明显;其他还有血胆固醇在经前最高,排卵期最低;血液纤维蛋白原经前升高;血清蛋白在排卵期降低。
  2.3 活动对结果影响
  运动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轻度活动可引起血糖升高,继之皮质醇及胰岛素上升,与肌肉有关的酶如CK、LD、AST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激烈运动或长时间持续运动后可使血中白细胞、尿素、肌酐及乳酯增高,碳酸氢根减少,因此必须嘱咐患者在安静状态或正常活动下收集标本。
  2.4 药物的影响
  很多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使某些检验结果增高或降低。故在采样之前,暂停各种药物是为上策,如不可停用,则应了解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可能。如咖啡因可使血糖和胆固醇增高;治疗冠心病的某些药物可使甘油三酯和乳酸脱氢酶减低;维生素C可使乳酸脱氢酶减低;血和尿中的维生素C能影响测定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口服避孕药可影响脂质代谢,可使转氨酶升高等。临床医师在选择与解释结果时,必须考虑药物的影响。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