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测定试剂盒目前已在各医院检验科大量应用,但在检测病人标本时,由于存在试剂间的化学污染,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1-4],这一点目前并未得到生化检验人员足够的重视。出现问题时,往往未能追究原因,以避免相似问题的再发生。本文结合实际,探讨试剂间化学交叉污染的来源及如何避免的对策,希望引起检验人员重视,以减少此类污染带来的结果准确性问题。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发展迅速,具有多项目、多样本的处理能力,检测速度不断提高,但由于共用吸样针、试剂针、搅拌棒以及比色杯,当生化仪长期使用致其清洗能力下降、比色杯老化后引起吸附力增加、生化仪内污垢的积聚、测试顺序安排不当,且常规清洗不能有效消除交叉污染时,就会增加试剂间化学污染的可能性,引起测定结果偏高或偏低。 1.试剂针污染:目前大多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双试剂检测样本,试剂R1、R2的吸取与吐出,一般分别只配有一套试剂针。当试剂针在清洗不完全,或黏附力增加时,残留试剂可能会对下一相邻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试剂间化学污染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试剂成分的直接污染:上一个测定试剂中含有下一个测试所要测定的物质,直接干扰下一检测的测定结果。如:淀粉酶(AMY)试剂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钙(Ca2+);碱性磷酸酶(ALP)(IFCC法)、肌酸激酶(CK)(NAC法)、肌酸激酶-MB(CK-MB)(NAC法)、二氧化碳(CO2)(PEPC法)、AMY(EPS法)、三酰甘油(TG)等试剂中含有镁(Mg2+);葡萄糖(GLU)(氧化酶法)、总蛋白(TP)与酸性磷酸酶(ACP)试剂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钾(K+);胆碱酯酶(ChE)、总胆固醇(CHOL)、GLU (GOD法)、尿酸(UA)(尿酸酶法)、乳酸脱氢酶(LD)(IFCC法)、羟丁酸脱氢酶(HBDH)(DGKC法)等试剂中可能含有磷酸缓冲液;CHOL、TG试剂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试剂中可能含有胆酸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IFCC法)、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IFCC法)试剂中含有高活性的LD;以上试剂的交叉污染就分别会对Ca2+、Mg2+、K+(紫外酶法)、磷(P)、总胆汁酸(TBA)及LD的测定结果造成干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