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摄入不足,会增加大肠癌的患病风险。这是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外科马延磊博士在导师秦环龙教授指导下最近发现的研究结果。该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国际肿瘤权威期刊《临床肿瘤期刊》杂志上(简称《JCO》,2010年影响因子为18.97)。 大肠癌是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近年来的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如何预防大肠癌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此前,有科研人员发现维生素D摄入与大肠癌发病有一定关联,据此,多国科学家开展过相关人群研究,但结果并不统一,得出“相关”、“不相关”的结果都有。有专家认为,即便结果统一,各国科学家仅就本国人群作研究,考虑到人群差异性问题,结果就未必适用于全球人群。
一年前,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开始了一项“多人群调查”,通过系统综述18个前瞻性临床研究,涵盖英国、新西兰、德国等多国人群,包含了100万例参与者。该研究分别分析了参与者的维生素D摄入水平、维生素D在血液中的转化物25(OH)D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发病风险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维生素D摄取量较多,或血液中的活性维生素D-25(OH)D表达水平较高的人群,患大肠癌的概率比较低,其中,维生素D摄取量较低的人群较摄取量较高的人群,大肠癌的发病率增加了67%,血液中25(OH)D表达水平较低的人群较表达较高的人群,患大肠癌的风险增加了33%。同时,血液中25(OH)D表达水平每增加10ng/mL,大肠癌的相对发病风险将降低74%。
该研究结果引发了国际肿瘤学界的兴趣,并在《JCO》发表。马延磊称,以往此类研究主要发表在流行病学期刊上,此次受到肿瘤学权威期刊的重视,一是因为证据、数据比较充分;其次,或是该杂志希望主要读者群——全球肿瘤学医生对这一研究结果引起重视。因为,近十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成年人和许多儿童摄入维生素D的水平严重不足。而此前也有研究提示,维生素D摄入不足,与肠癌、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都有关联。
目前,第六人民医院的研究者正在研究维生素D在肠道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发病机制。马延磊称,找到维生素D与大肠癌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是第一步,进一步探索发病机制,是希望寻找维生素D可能作用于大肠癌发生的具体“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等,为今后的药物设计与治疗手段出台打基础。
眼下,该院正利用从美国引进的一种自发性肠道成瘤小鼠作相关研究,初步的动物实验已经表明:维生素D可使肠道肿瘤的数量减少、体积减小,潜在的分子机制可能由于维生素D缺乏时,DNA合成受抑制,致使肠上皮细胞一种保护性蛋白β-儿茶素在细胞中的构建被破坏,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尚在研究阶段。
现阶段,人们可以通过日光照射、饮食补充(比如摄入海鱼、坚果、瘦肉等)以及维生素D药片来补充维生素D。但专家同时补充说,由于此前有研究提示,维生素D、维生素B6等维生素与癌症等疾病都有关联,“多元化摄入维生素”是人们较好的保健预防手段。(记者唐闻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