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制度存“盲区” 部分城镇居民老无所养
时间:2010-09-27 16:26来源:经济参考报 点击:次
随着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我国在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又迈出了坚实一步。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河北、贵州、内蒙古等地采访调查了解到,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虽日臻完善,但城镇居民这一群体仍缺少总体制度安排,出现覆盖“盲区”。而这个群体多无职业、无收入、年龄较大,是社会最弱势的人群之一。
养老保险制度有“盲区”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由于制度层面上还存在“盲区”,我国基本养老尚不能在制度上实现全覆盖,部分城镇居民仍处于“老无所养”状态。
据了解,目前我国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以下几项:一是国家公务员退休制度;二是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三是企业职工(包括灵活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四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唯独缺少的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这一块。
河北省秦皇岛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农村社会养保险处处长张继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两年前,河北省曾进行过一次摸底,全省60岁以上无工作的城镇居民大约190万人。这些人员既不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也参加不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些人员多是无就业能力,由原老住户、残疾人、劳改或刑满释放后无工作人员等组成。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后,城镇居民反映强烈,不少群众打电话或上门咨询,为何城镇居民不能享受国家养老政策。”河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有关人士说,“我们也试图把城镇居民信息统计得更准确,但是因为目前国家还没有这方面的政策,所以不敢大张旗鼓地统计。”《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贵州、内蒙古等地采访,也均因相似原因或其他原因,难以取得城镇居民的准确信息资料。
贵阳市“盲点”人群达4万名
经过调研发现,城镇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中存在基本养老保险的一个“盲点”。“这些人员是既非企业职工,又没有享受其他养老保险制度的城镇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经过排查,贵阳市约有4万名城镇老年居民属于此类“盲点”人群。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部分城镇居民对参加养老保险十分迫切。家住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乌兰察布东路、51岁的胡迁友,在工地上打零工,全年平均下来每月的收入只有1000多元。46岁的妻子无工作,22岁的儿子去年退伍后一直待业。目前一家三口都纳入低保,每月每人可领取低保金270元。全家租住总面积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每月租金150元。由于房子已建了20多年,墙上有不少裂缝,一下雨就漏,浸得墙角有成片的水渍。
目前,胡迁友和妻子都未纳入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胡迁友说“年龄越来越大了,体力活越来越干不了了,儿子眼下又没工作,未来成家买房子还不知道怎么解决,想想压力很大。”胡迁友说,国家制订和实施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民生政策,应该照顾到最底层的人群。
事实上,我国一些地方已意识到城镇居民“老无所养”这一问题,在一些财力较好的地方开始探索建立相关制度。据贵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调研员杨文松介绍,在全面实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后,局里经过调研发现,城镇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中存在基本养老保险的一个“盲点”。“这些人员是既非企业职工,又没有享受其他养老保险制度的城镇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经过排查,贵阳市约有4万名城镇老年居民属于此类“盲点”人群。
|
------分隔线----------------------------